close

《當商業遇到藝文》越界,越美麗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【經濟日報╱鄭秋霜】 企業贊助藝術文化活動,在全世界都已愈來愈盛行;而藝術文化反過來為企業注入創意的能量,也已逐漸出現成果。藉由與外部藝術家、設計學院師生,透過工作坊、專案長期合作、甚至設計競賽,企業與藝術文化,正形成一種創意新聯盟。 曾為台灣品牌法藍瓷「福海騰達」作品代工的柏圖(Bernardaud),是法國知名的餐瓷品牌,這家百年企業公司在借用外部藝術、設計力,刺激內部創新方面,有顯著成果。 柏圖基金會透過專案合作方式和各地藝術家掛鉤。 柏圖第五代傳人、現任董事長柏圖(Michel Bernardaud)表示,柏圖這個品牌不只保有傳統文化的根,也是時代潮流的一份子。為了開發新市場,柏圖與各國藝術家、年輕設計師合作。 柏圖基金會執行長胡蕾特(Helene Huret)指出,自2002年成立基金會以來,柏圖更透過工作坊、專案合作等方式和各地藝術家、設計師掛鉤。 在已規劃成博物館的舊廠房內,柏圖開闢一處工作坊,邀請對陶瓷有興趣的藝術家及設計師來此交流,知名的華裔藝術家趙無極、新興設計師團體「5.5 Design-ers」成員,都曾參與這個工作坊,為瓷器進行創新設計。 彈性化交流員工常驚呼「哇!以前都沒有想到這麼做。」 這些藝術家參與的方式很有彈性,例如有人可能一住就是三個月,有人可能只來兩星期,也有人每個月來一次;且每個人的創作主題都不一樣,有的畫瓷,有的以瓷器既有形狀嘗試不同的創新。 由於製瓷有技術門檻,因此,柏圖也讓公司員工參與工作坊,協助藝術家解決瓷器製造的問題,不過,倒是員工常常有「哇!怎麼以前都沒有想到這麼做」的驚喜,無形中活化了內部的創新力。 胡蕾特說,多數百年品牌都得面對「不要流失舊客戶,但又得吸引新顧客」的挑戰,但百年老店很難快速改變,有些創新必須慢慢演化,如果直接由企業推動創新,在「時間就是金錢」等商業效率機制要求下,風險很大。 反之,透過基金會來做,可以進行較偏藝術性的嘗試,且不像研發部門有為企業創造獲利的壓力;基金會這些做法彷彿「開了另一扇門」,且可為公司承擔創失敗的風險。 除了藝術家工作坊,柏圖基金會也與瑞士一所設計學校合作,由教授帶領學生完成設計專案。 在為期三個月的專案期間,由學生就餐瓷之外,瓷器的創新用途進行發想,最後在學生設計的50個「新瓷器」(包括瓷製冰淇淋筒、音響、小留言板、瓷片吊燈等)當中,挑選出15個最有趣的製作原型,在今年4月的米蘭家具展亮相。 胡蕾特強調,雖然這個合作案屬於實驗及概念性質,並非為了商業化,但在米蘭家具展中初試啼聲時,引起廣大好評,雖然是非賣品,有些作品卻引來「哪裡可以買得到?」的詢問,柏圖因此決定將其中幾項作品量產。 跨界跨文化浩漢與義大利設計學校,展開美學合作計畫。 不讓法國企業專美於前,台灣最大的設計公司浩漢,今年9月也與義大利設計學校,展開新華人設計美學合作計畫。 浩漢總經理陳文龍指出,這項合作計畫試圖進行跨界、跨文化設計的探索,重新闡釋華人的設計美學;並預計明年4月在米蘭家具展,呈現「東方工匠、西方造型」的設計品,使東方工藝再造風華。 陳文龍表示,浩漢希望藉由東西交流,為公司帶進新創意,也讓世界看見東方設計。與知名藝術家或設計師合作,推出雙掛名商品,在國外已蔚為風潮,這股風氣才剛在國內起步;已有企業透過舉辦設計競賽,讓獲選的創意,為產品開發帶來新刺激。 光寶集團獲得2006年iF獎的數位電視接收器DVB-T Tuner,以及2007年iF獎的「藍芽耳機麥克風BSK-100」,原始創意概念都來自歷屆光寶創新獎得主,這些創意後來催生了一個新事業部。 當企業與藝術文化跳脫贊助關係,企業不只贏了形象「面子」,也為創新、甚至實質獲利的「裡子」帶來新貢獻,也將為企業與藝文創意未來的交會,帶來更多的可能性。

http://km.boco.com.tw/NewsDetail.aspx?Bid=B2007101700000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anz88 的頭像
    franz88

    在花蓮遇見法藍瓷

    franz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